9月娱情指数:《灼灼韶华》高分夺冠《喜夜2》开播即登顶PG电子_PG娱乐_电子试玩平台
2025-10-16PG电子,pg娱乐,PG电子试玩平台,PG电子技巧,PG电子下载
踏入10月,我们不仅迎来了丰收的季节,更拥抱着一个充满诗意的时节。一众热播剧和综艺节目又迎来了哪些收获与希望?在最新一期娱情指数中,《灼灼韶华》以超90的高分荣膺剧集分榜榜首,《许我耀眼》与《赴山海》紧随其后,“盗墓笔记”IP的又一改编剧集《吴邪私家笔记》顺利上榜,久未拍剧的张家辉也携《绝命法官》杀入前十。而在综艺分榜,《地球超新鲜》依然表现抢眼,但被开播不久的《喜人奇妙夜 第2季》(《喜夜2》)强势反超,《王牌对王牌 第九季》《花儿与少年同心季》《披荆斩棘2025》《战至巅峰 第4季》等“老面孔”依然在列。
剧集方面,女性时代剧《灼灼韶华》凭借各维度更平均的表现夺下本期分榜冠军,也是唯一超过90分的剧集。虽然在平台热度上不如《许我耀眼》《赴山海》与《不眠日》等热播剧,但在观看热度与市场热度上表现抢眼,加权计算下力压一众对手,成功登顶。话题性十足且口碑不俗的《许我耀眼》《不眠日》等也顺利进入前五。另一方面,南派三叔亲自监制的“盗墓笔记”IP又一部改编剧集《吴邪私家笔记》如愿上榜,新一代“吴邪”获得广泛好评。此外,接近20年没有拍剧集的张家辉也正式回归,其主演的《绝命法官》跻身分榜前十。
在前期榜单中,《生万物》凭借稳定的收视数据与平台播放量,稳坐冠军宝座。在CCTV-8接棒的《灼灼韶华》同样表现不俗,首播后,第一晚收视峰值就到了2.8%,后劲更猛,开播第三天收视率破3,把央八的年代剧开播纪录揽入怀中。截至9月底,其集均CVB到了2.389%,压过《生万物》(2.388%),也超过各同期热播剧。
该剧在网络平台同样表现不俗,优酷站内热度值破8000,抖音剧集榜登顶,开播次日景气指数就到1.5,第三天涨至1.9,随后突破2.0,并在播出首周拿下德塔文年代题材周榜第一。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核心受众多在24到40岁,占比近65%,一线、新一线城市和不少三线城市的观众认受性颇高。
但不可忽视的是,《灼灼韶华》的豆瓣开分只有5.8分,导致其平台热度得分相对平庸。不少观众吐槽剧情狗血、主角光环下手重,甚至有人对33岁的热依扎饰演少女褚韶华时的年纪违和感颇有微词。而在微博、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骂得直白的有,调侃的也多,弹幕里一句“这也太顺了吧”“女主强大得像是穿越来的”来回飞,但一边吐槽,一边仍追着看,这就是其爆火的原因。
不可忽视的是,该剧也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价值,#热依扎7小时哭戏#等话题接连霸榜,评论区底下全是“哭到我屏幕都湿了”的留言,许多网友评论她的每一滴眼泪都砸在观众心口上,或许故事不够吸引,但角色的共情感却打动了不少观众。
由白敬亭、文咏珊、宋洋、泰剧《模犯生》女主角茱蒂蒙等主演的悬疑刑侦剧《不眠日》于9月17日正式开播。这部改编自作家张小猫原创小说《逆时侦查组》的悬疑剧,聚焦一支由精英刑警、顶尖科学家、资深犯罪学家及网络专家组建的专项侦查组,讲述其与精通时间循环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尖端科技、反侦查能力极强的超级犯罪集团展开高能对决的故事。
据云和数据统计,该剧首播当日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达6.6%,在同期开播的剧集里位列第三。平台数据亦显示,其首播热度值为7214,播出次日便攀升至8106,呈现稳步上涨态势。截至9月底,云合数据回落到11.2%,集均播放量不足500万,也导致该剧后劲不继,无缘本期前三。然而,不少观众认为该剧在突破了传统悬疑剧形式上表现优异,尤其是对“时间循环”的设定运用,以及“单日5次循环”的创意,收获不少好评。
另一方面,《不眠日》的动作戏和视觉效果是一大亮点。剧集采用浓厚的港式美学风格,开篇的银行爆炸案使用实景爆破与长镜头调度,还原了独特的港味冲击力。雨中追凶戏份则采用120帧高速摄影和慢镜头,搭配霓虹光影的冷冽色调,复刻了经典港片的宿命感。
平心而论,《不眠日》的“单日5次循环”更像一场豪赌。不同于白敬亭主演的另一部悬疑剧《开端》的无限重启,本剧的循环机会只有5次,每次循环不仅走势不同,还会影响最终结局。 这种设定让每一次选择都充满紧迫感,主角丁奇不仅要破解案件,还要应对反派同样拥有的循环干预能力。正反双方在时间线里互相博弈,令观众看到的线索可能是陷阱,甚至关键证人下一秒可能变成路人。但不得不注意的是,“5次循环”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反转的次数,也决定了“第五次必须赢,否则满盘皆输”的结局,否则就要面临全剧、无疾而终的结局。
当然,年轻观众纷纷称赞《不眠日》是一部摒弃了传统情感线的硬核悬疑剧,而编剧清晰的叙事逻辑和导演对节奏的把握也得到认可。然而,一些观众不适应其快速叙事节奏,这也导致了评价的两极分化。豆瓣8.1开分足以证明该剧的惊艳,但截至发稿时评分已下跌到7.5,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“糟点不少”“节奏过快细节还不够严谨”等评价。
“盗墓笔记”IP的又一部影视作品《吴邪私家笔记》自开播起便持续领跑腾讯视频站内数据。在垂直题材赛道上,该剧一举拿下站内热搜榜、期待榜、猎奇榜、悬疑榜、奇幻榜TOP1。综合流量赛道中,该剧同样表现强劲,稳居热播榜、飙升榜等高位榜单。此外,剧集开播首周即跃升平台拉新榜榜首,彰显其强大的受众吸引力。
该剧在微博剧集影响力及角色热议榜多次登顶;抖音相关线亿,高能剧情与角色高光时刻持续引发二创热潮。开播以来,该剧更通过“两个吴三省”的谜局、大奎为母求财等支线拓展了原著内容。
不得不正视的还有口碑,一边是平台、社交媒体的高分和高热度,一边却是“昏昏欲睡”的质疑,这部由南派三叔亲自操刀、潘安子执导的《盗墓笔记》新作,究竟是真的“出奇好看”,还是又一次“赢了流量输了口碑”的IP消耗?
选角被普遍认为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。吴镇宇饰演的吴三省,虽然港式普通话偶尔让人出戏,但他将角色的精明狠辣和对吴邪的关爱演绎得十分到位,江湖老手的沉稳和运筹帷幄的气场相当对味。程相饰演的张起灵,冷峻外表和挺拔身姿贴合角色,眼神戏沉稳内敛,虽台词不多但情绪到位。曹磊更是“剧抛脸”演技的代表,他饰演的潘子机警冷静,临危不乱,力量感爆棚,让人信服。
不得不提的还有被南派三叔亲自钦点的徐振轩饰演的青年吴邪,被不少观众称为“天选吴邪”。他自带书卷气,将吴邪初出茅庐的天真、善良、好奇与执着展现得淋漓尽致,惊吓时的反应真实又带点惹人发笑的可怜。据南都娱乐统计,这已经是徐振轩第四次出演吴邪,也终于成为主角。
数据显示,徐振轩曾在《南部档案》《藏海花》等“盗墓笔记”改编影视作品中饰演少年、青年吴邪,但都属于客串性质,戏份不多。这次他终于担当主角,在与三叔、张起灵、王胖子等主要角色的对手戏中,获得了不少好评。
除了徐振轩,也有9位演员在不同的“盗墓笔记”IP影视作品中曾饰演不同时期的吴邪,既有年轻版的侯明昊、鹿晗、曾舜晞,也有中年版本的秦昊、袁弘、张鲁一。正如既有豆瓣评分8.2分的《终极笔记》,也有4.8分的鹿晗版本,更甚者,可能沦为像2.6分的《云顶天宫》那样,不同的“吴邪”也透露出不同的味道与情怀,究竟谁才是最贴近原著的吴邪,或许一千个观众心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。
截至发稿时,《吴邪私家笔记》的豆瓣评分只有6.6,获肯定之余争议同样不小。有观点认为,剧集“过度交代故事背景”,对于一部拥有众多衍生作品和庞大粉丝基础的IP而言,用较长篇幅交代已知背景可能考验观众耐心。此外,节奏问题也被多次提及,认为前期节奏过快或存在不紧凑的情况。吴镇宇的港普,在一些网友听来也略显出戏。这类题材的影视化改编,特别是如“盗墓笔记”这样大IP的改编始终面临挑战:一方面要在尺度与原著韵味之间找到平衡,也需要避免触碰“封建迷信”“血腥暴力”等雷区;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原著粉的高期待值,他们对场景还原、角色塑造、剧情节奏都极为敏感,制作上稍有不慎,便遭遇口诛笔伐。
据南派三叔透露,“南派探险宇宙”的后续作品已在稳步规划中,确认将由原班人马投入第二部的筹备工作。“盗墓笔记”IP的改编与影视化之路已走过十年,有出彩的地方,但也有折戟的作品。下一个十年,当“盗墓”二字再现屏幕上,你又是否充满期待呢?
本期上榜的作品中,不得不提的还有《绝命法官》。这部由优酷和阶梯理念联合出品,云集了张家辉、胡杏儿、曾舜晞、鲍起静、张兆辉、谢天华、林嘉华、朱栢康、谷祖琳等资深演员的作品,顺利跻身前十。需要注意的是,《绝命法官》也是张家辉近20年后再度出演电视剧。
南都娱乐梳理了张家辉在2000年后所参演的电视剧。《绝命法官》之前,他上一部参与的剧集要追溯到2007年,以客串身份出演TVB的情景剧《同事三分亲》。再上一部主演的作品则是2006年首播的《新醉打金枝》,他在其中扮演郭暧。当然,观众最难忘的应该是古装喜剧《金装四大才子》,张家辉、关咏荷夫妻档出演唐伯虎、秋香(秋月),还汇聚了欧阳震华、林家栋、翁虹、陈松伶等香港“老戏骨”。
相反,同一时期他出演了近60部电影,更凭《线人》《激战》等作品在香港电影金像奖、亚洲电影大奖等屡获殊荣,其间,更自导自演了《盂兰神功》《陀地驱魔人》《低压槽》《赎梦》等四部电影。
张家辉回归电视剧可谓未播先热。微博上像“谁请动了20年不拍剧的影帝”等话题阅读量飞速上涨,大家最期待的,莫过于看到沉淀了二十年的影帝张家辉,在剧集上带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演技爆发。不得不说,回归电视剧的张家辉没有让观众失望,他眼神里的疲惫、挣扎、愤怒都极具层次,尤其是在独自面对病痛的几场戏中,那种压抑的孤独感几乎要溢出屏幕……他真的演活了那个年届六十、白发花白、走向堕落的法官秦誉。
但张家辉的加盟也无法弥补剧情与角色设定上的硬伤。秦誉这个角色从开场就被置于非黑即白的极端选择中,没有中间地带,也没有道德挣扎的转变过程,直接滑向伪造证据的深渊。对于一个从业多年的法官来说,这种转变实在难以让人信服。其他角色更是工具人属性拉满,剧中的警察形象被过度渲染,女警搭档全程负责尖叫和拖后腿,助手角色纯粹是剧情解说员,甚至连反派都像是网大里直接搬来的模板。
唐萱这个角色也难以逃脱编剧的“魔掌”,明明知道车祸现场有哮喘呼吸器,很可能来自真凶,却还是扣押无辜的阿宝。当她怀疑警察局有内鬼时,第一个怀疑旧城区的人,而不是采用聪明才智去调查或引出内鬼,显得非常不专业。
更离谱的是剧情推进逻辑,每一集都像在赶场子,案情发展全靠巧合和角色降智。反派要么愚蠢得不合理,要么神秘得毫无动机。还有节奏统筹上的失控:前六集铺垫冗长,信息密度极低,大量亲情戏码强行插入,冲淡了主线张力;而到了后期,关键转折却又仓促收尾,仿佛编剧突然意识到集数不够,只能用“神展开”强行闭环。这种割裂感让观众如同坐上情绪过山车,最终只剩疲惫与失望。
翻拍自以色列高口碑剧集《Kvodo》的《绝命法官》,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部分港剧的创作通病:迷信IP、情怀和明星效应,以为花大力气请来影帝就能拯救一切;追求快节奏、高密度的“网感”,却忽略了故事的基本逻辑和人物塑造,更希望用浮夸的视听语言掩盖内容的贫瘠,最终陷入了热度口碑双失灵的恶性循环。
再看综艺分榜,占据前两期榜首的《地球超新鲜》依然强势,但却被刚刚开播的《喜人奇妙夜2》(《喜夜2》)反超,以微弱劣势位居次席。《王牌对王牌 第九季》《花儿与少年同心季》《披荆斩棘2025》等老面孔都得到了90以上的高分,占据了前十的位置。新一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《心动的offer》也如愿上榜,排名第九。
有了《喜人1》《喜人2》以及《喜夜1》的热度和品质背书,《喜人奇妙夜2》的播出自然备受关注。要知道,《喜夜1》不仅能抛开喜综的套路打动观众,目前在豆瓣还保持着7.5的高分,更一举斩获白玉兰“最佳综艺奖”,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互联网自制综艺。
首播当晚,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已突破23000,相关话题连续霸榜热搜一天一夜,总播放量超5亿人次。3天后,其正片播放市占率最高达15.41%(去年同期为11.46%),拿下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日冠、腾讯视频热度日冠。首期作品如《史密撕再就业》以职场为背景,通过荒诞叙事解构工作场景中的“内卷”困境;《旧警察故事》则在喜剧外壳下,探讨“正义”与“初心”的主题。当然,《技能五子棋》更堪称洗脑,毫无逻辑有点言过其实,但“梦到哪句讲哪句”却也贴切,相关话题#技能五子棋已经开始人传人#、#看技能五子棋感觉做了个噩梦#等也在相关讨论声中登上热搜。
除了赛制和作品的革新,更瞩目的无疑是李诞的“回归”。当那个戴着粉红色假发、坐姿随性的身影出现在嘉宾席时,现场参赛的喜剧人以及观众大概都会喊一句“爷青回”,有了这几年的空白期,很多人确实也意识到,喜剧舞台终究还是少不了李诞。
粉红色假发只是他的“开胃前菜”。作为喜剧综艺领域的两位资深玩家,马东与李诞的配合早已形成默契。第一期以一句“在座唯一老登,一登大师”成为整期最大的笑点之一。
此外,李诞是真的懂喜剧,熟悉这些演员和表演方式,同时他又没有架子,有了其插科打诨,节目嘉宾之间的互动环节,才能如此有趣。与胡先煦的即场飙戏,与张若昀的“深情”联动,与汪苏泷的相互调侃……回归喜综赛道的李诞,仿佛又拥有了熟悉的魔力。
对节目的点评更是一针见血且幽默而不失共鸣。例如点评作品《逃离疯人院》时直言,“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喜剧,我看完都怀疑自己该挂精神科”。表演完《社团招新喽》后,演员们开始展示他们在后台做的手工艺品,李诞瞧了一眼后更直接开了个玩笑:“看来你们的工作还是不饱和啊。”另一层意思或许就是:“你们但凡把做手工的心思,分一半用在琢磨剧本上,也不至于捣鼓出这么个玩意儿。”
《喜人2》只是刚刚开播,李诞在喜综的“回归”也只处于起步阶段。正如李诞自己所说,他不想做灯塔,只想做手电——偶尔照亮一段路,偶尔温暖一些人。从《吐槽大会》的尖锐毒舌,到《脱口秀大会》的爆梗不断,再到带货直播间的治愈安抚,或许经历了风波与低谷的李诞已有所改变,但面对期待欢笑的观众、渴求发展的喜剧行业来说,这样的李诞,或许将长期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