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斯克对话黄仁勋:AI进入PG电子_PG娱乐_电子试玩平台太空成本将大降工作将成为“可选项”
2025-11-21PG电子,pg娱乐,PG电子试玩平台,PG电子技巧,PG电子下载
当地时间11月19日,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沙投资论坛上,特斯拉、SpaceX、xAI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(Jensen Huang)同台展开了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对话。
两人围绕人工智能的未来、AI工厂、类人机器人、就业与生产力、太空中的AI计算、计算资源限制以及是否存在“AI泡沫”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马斯克在对话中还宣布,xAI将在沙特建设500兆瓦级超大规模AI计算中心(首期50兆瓦),并确认英伟达将继续为沙特多个巨型AI项目提供技术支持。两人一致认为,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产力跃迁,最终可能让“工作成为可选”、货币失去意义。
主持人:我想听听你如何用“第一性原理”(First Order Thinking)持续颠覆一个个行业?
马斯克:其实大部分时候不是颠覆(Disruption),而是创造(Creation)。以SpaceX为例,历史上从未有过真正可重复使用的火箭,我们从零开始证明,只有实现可重复使用,才能彻底改变太空旅行的经济性。如果每次都把火箭扔掉,进入太空的成本将永远高得离谱。
以特斯拉为例,我们起步时,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可以购买的电动汽车,我们的目标是让电动汽车既令人向往又买得起。
至于类人机器人,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真正有用的产品,只有一些噱头玩具。我坚信特斯拉将制造出第一批真正有用的类人机器人,这将是一场革命,而且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想要拥有的产品——每个人都想要一台自己的C-3PO或R2-D2(电影《星球大战》中的机器人),甚至比这两个加起来还要强大十倍。工业领域也将产生海量需求。
类人机器人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,远远超过手机,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甚至多台。归根结底,让全人类都实现富裕的唯一路径,就是AI与机器人技术。特斯拉会率先做到,但之后会有很多公司跟进。
主持人:沙特宣布与美国签署AI战略伙伴关系,承诺提供资本、能源、土地来建设AI工厂。AI工厂的未来是什么?
黄仁勋:我一直说,AI是一种全新的基础设施。它具有基础性,将成为现代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看,AI最颠覆性的变化在于:过去七十年的计算本质上是检索式计算——内容由人提前创建好,系统再检索出最合适的版本。而今天的AI是生成式的,它会根据你的身份、场景、问题和提示实时生成独一无二的内容。
既然它是生成式的,而且每一次输出都不一样,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全球各地建设大量AI工厂,来实时生成这些智能内容。这就是AI工厂将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原因。
马斯克:从长期来看——对我来说,10到20年就算长期了——我的预测是工作将变成完全可选项(Optional)。它会像今天你运动或玩电子游戏一样,纯粹出于兴趣。你明明可以在超市买菜,却有人偏偏喜欢在后院自己种菜,未来工作就会是这种状态。
我强烈建议大家去读伊恩·班克斯(Iain Banks)的《文化》(The Culture)系列小说,那里描绘了一个非常积极的AI丰裕未来。有趣的是,在那些书中,货币已经不复存在。如果AI与机器人技术持续进步,我猜测货币在未来某个时刻会变得无关紧要,只剩下电力和物质这些基本的物理约束。
黄仁勋:短期来看,所有人的工作内容都会发生变化,但生产力会大幅提升,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忙——因为我们有太多想实现却一直没时间去做的想法。以放射科医生为例,大家原本认为他们会是最先被AI取代的职业,结果恰恰相反:现在全球放射科医生的雇用人数更多了。原因在于,放射科医生的真正目标是诊断疾病,而不是单纯研究影像。AI让“看片子”这件事变得极度高效,他们可以阅读更多影像、研究更多模态、与病人花更多时间,从而接收更多病人,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诊断疾病。
马斯克:是的,我们很高兴宣布,xAI与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在合作建设一座500兆瓦的超级计算中心,首期50兆瓦,将与英伟达共同推进。
黄仁勋:我们与沙特Humane公司的合作进展神速。这家初创公司几乎刚成立就拿到了埃隆这样重量级的客户,500兆瓦的规模堪称巨大。此外,AWS也与Humane合作,以100兆瓦起步,目标达到吉瓦级。我们还在Omniverse平台上与Humane共建数字孪生系统和物理级精确的机器人训练环境,同时在沙特建设用于量子模拟与量子纠错的超级计算机。
马斯克:是的,只要文明能够持续发展,AI进入太空就是必然的。要达到任何有意义的卡尔达肖夫Ⅱ级文明水平(一个文明达到Ⅱ级时,它已经能够完全掌控并利用其母恒星全部能量输出)——哪怕只是利用太阳万分之一或百万分之一的能量——你都必须在深空部署太阳能驱动的AI卫星群。地球只接收到太阳大约二十亿分之一的能量。如果你想要比地球多一百万倍的能源,就必须进入太空。
我估计,AI在太空的性价比将压倒性地优于地面,甚至可能在四到五年内,最低成本的AI计算方式就会是太阳能AI卫星。如果想在地球上实现每年300吉瓦的AI计算,那相当于美国年均用电量的三分之二,根本建不出那么多发电厂;达到每年1太瓦则完全不可能,只能去太空。太空有源源不断的太阳能、无需电池、太阳能板更便宜、冷却只需辐射散热。
黄仁勋:完全同意。看看我们现在建造的超级计算机机柜,重两吨,其中1.95吨可能是冷却系统。在太空,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,算力密度将实现爆炸式增长。
主持人:最后一个问题,也是所有人都在问的问题,现在是否存在“AI泡沫”?
黄仁勋:这不是泡沫,而是计算史上最根本的范式迁移。首先,摩尔定律已经终结,全球正在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——六年前Top500超算90%是CPU,今年90%是加速计算系统。其次,仅数据处理和推荐系统就已消耗数千亿美元传统算力,现在全部转向GPU。最后,真正的Agentic AI(Grok、ChatGPT等)只是建立在这两层迁移之上的冰山一角。
如果你把整个计算范式迁移考虑进来,就会发现,用于推动革命性智能体AI的投资,不仅远低于外界想象,而且完全合理、完全正当。
主持人:非常感谢两位!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对话,更是美沙两国从能源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崭新篇章,由埃隆和黄仁勋这样的先驱推动,为人类创造新的经济、新的就业与更美好的未来。感谢你们的终生伙伴关系与友谊!(文/腾讯科技特约编译无忌,编辑/郝博阳)


